对很多人来说,还剩两周多一点时间就将开始的2017年浙江省公考,将很可能成为人生的一条分界线。目前,各职位缴费确认人数已经公布,有的报考岗位“太热”,让人禁不住心惊胆战;有的报考岗位“太冷”,则叫人信心倍增。
正所谓“寒天饮冰水,冷暖自知”,想必无论考生自己,还是亲朋好友,都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。今天就来谈一谈,什么才是分析公考招考数据的正确姿势。
招考人数越来越少?这是误解
最近一段时间,关于公务员招考,不少人觉得,浙江省招的公务员一年比一年少。
要从近年来的数据来看,还真有点这种苗头:2015年浙江省计划招录的公务员人数是9524名;2016年的数据有所下降,当年计划招考8406名,今年的数字仅为6466名,比去年又所下降。要从最近这三年来看,公务员越招越少,似乎可以下这个结论。
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,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:招考岗位数和用人单位对公务员的需求量是一致的,每年增减只是暂时性的。事实上,在2015年,浙江省公务员招考人数就比前一年有所上升。
这种需求量,并没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,很难轻易就下招考人数越来越少这个结论。不过,这种减少对今年的省考也带来一定影响:平均招考比例比去年有显著攀升,约有半数岗位的报考比例超过20:1。
有志成为公务员,但今年没过的考生,明年不妨“再考一次”。
报了“热门岗位”,别太害怕
在今年的“热门”考录职位中,报考比例在100:1以上的有300多个,竞争最为激烈的“破千”岗位有三个:宁波市江北区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“人才开发”岗位(1746:1)、共青团杭州市余杭区委员会“文秘”岗位(1709:1)和温州市鹿城区归国华侨联合会“工作人员”岗位(1100:1)。
如果以浙江省高考的招录比例做一个不恰当的比较,这种报考比例,那绝对要超过北大清华的录取率了,用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来形容,也不为过。为啥这三个岗位这么“热门”,因为它们不限专业,这也是近年来很多“大热”岗位的特点。
光看出“热门岗位”的热力灼人,不算懂其中的门道,看出背后的趋势,才算“门槛精”。出现这种情况,是因为近年来,公务员招考往往设置有硬性要求的前置条件,限制了报考人数,而这种不限专业的岗位,就成了那些硬性要求挡住人员的“泄洪口”。
但不管怎么说,术业有专攻,就算这些岗位报考人数再多,对参加考试人员而言,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素质才是最重要的,某岗位报考人数只是一个用来参考的数据,自己做好准备就行,完全不必有太多心理负担。
听说有“冷门岗位”,别太高兴
每年公务员考试,总会爆出一些“冷门岗位”,甚至出现无人报考的现象。凡是有这种消息传出,总会有些考生觉得精神振奋,似乎已经胜券在握。这其实也是一种误解。
例如,在今年的浙江公考中,浙江警察学院的部分教学岗位,出现了“无人报考”的现象。究其原因,其实不是因为职位不吸引人,而是门槛实在太高,使众多报考者无法“高攀”:一些专业全国招生原本就不多,还要求有博士学位。
但还有一些岗位,就值得注意了。例如龙游检察院的检察官助理,桐乡法院、新昌法院的法官助理等岗位,均要求报考者须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,门槛算有点高,但法律本身是个大专业,每年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总人数也不少,却报考者寥寥,可能是受了某些舆论的影响:法官、检察官职业辛苦,案多人少,待遇不高等。
这其实是种误解。现在各地法院、检察院都在大量招收司法雇员,随着这批司法雇员走上岗位,将大大缓解“案多人少”的工作压力,并不见得会像想像中那样“压力山大”。
关键在于增强专业能力
对用人单位来说,“谁报考”和“怎么考”的目的无疑在于“怎么用”。
近年的公考通过深化分类考试,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考试科目,也代表了公务员制度改革的趋势。事实上,公务员考录与一般的人才招聘工作相似,稀缺专业技能和独特素质都会增加求职者的竞争力。而公务员群体的构成,也需要具有不同素质和专长的人员共同充实。
对于很多报考者而言,稳定的工作条件、完善的福利待遇都是他们选择“考公”道路的主要原因。但反观考录部门,选拔具备良好专业素质、有为实干的人才则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。
但无论如何,在个人发展路径日益多元的今天,也许面对公考中的种种“冷”与“热”,我们似乎可以用更加淡然的眼光看待。
今年浙江省公务员报考情况图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