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本月19日开始,包括京津冀、山西、陕西、河南等11个省市在内的地区,都笼罩在雾霾之中。18日上午,雾霾天气影响区域已达142万平方公里,近50条高速路部分路段封闭。
面对大范围的“强浓雾”“重度霾”,环保部表示,从目前看,应急预案实施之后,各地污染积累速度变缓,重污染发生过程较预测结果有所推迟,峰值浓度有所降低,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约三分之一污染程度下降一级。
积极的预警和应对,减缓了雾霾加重的步伐,这让人们看到在与雾霾的较量中,主动应对、积极防治,雾霾就会退后一步。以红色预警之力进行雾霾防治,毕竟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手段,如何在更多的平常日里,实现更好的空气质量,让人们畅快自由地呼吸,则是红色预警之外应该着重思考的。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与其到了局面难以控制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,不如平时就把预防措施做得更完备一些。尽管雾霾不同于极寒、极热、台风、暴雨等天气,但其影响力并不比极端天气低。对待雾霾,不妨借鉴一下应对极端天气的理念,不怕事前多做“无用功”,就怕发生时来不及。将治霾措施常态化,打好提前量,做好平日功。
日前,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正在实施当中,重拳之下,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。不过,从网友们对“幻城”的调侃,对“仙境”的揶揄,可以看出大气治理的成效与老百姓的希望还有相当距离,时刻提醒着治霾需要久久为功,需要更积极有力的作为。
写在纸上的环保条例,执行到位没有?挂在墙上的绿色理念,落实了没有?环保问责是不是真的在起作用?还有身处其中的我们,有没有为减排出一点力?政府、企业、民众都多一点主动作为,就会让每个人的呼吸更畅快一点、清新一点。